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
人形机器人正向我们“走来”
来源:世界互联网大会     时间:2023-08-25 10:22:42

在科幻电影中,我们看到未来的机器人都是和人形态类似,甚至和人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在现实当中,真正被用于实际生活工业生产的机器人“形象”与人大相径庭,如扫地机器人、咖啡机器人等。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AI+”让机器人更像人成为了可能!


(资料图)

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人形机器人。

“AI+”让机器人更像人

1950年,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与“人工智能之父”的艾伦·麦席森·图灵在他的开创性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首次提出:机器应可以像人类一样,与环境互动,感知周围,自主地规划、决策、行动,并拥有执行这些决策的能力。

图源:pixabay

1958年,约瑟夫·恩格尔伯格和乔治·德沃尔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1961年,“unimate”正式在通用公司完成安装,辅助汽车生产。看似笨重的矩形机身,巨大的底座上连接着一根机械臂“unimate”的外观与人们想象中的“机器人”实在相去甚远。这台工业机器人的诞生似乎就在告诉公众:机器人并不一定要长得像人。

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

图源:jayroboticsclub

随着电子、工程和材料学的进步,人们对于机器人的认知与设计理念更是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渐渐开始淡化甚至抹除“机器人”一词在表象上的内涵,转而诉诸其设计逻辑在功能和实用性上的体现。

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机器人。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成为风口,人形机器人终于有了“大脑”,人形机器人又“火”了起来。

2023年7月,联合国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人工智能向善(AI for Good)”全球峰会,峰会期间举办了全球首个由机器人主导和参加的新闻发布会。

9位人形机器人站在台前,自如地与记者互动,讨论了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监管问题以及如何建立人机之间的信任。这不仅是对技术问题的回答,更是一次震撼的展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机器人不再是单纯地执行预定程序的机械设备,而是具有了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

科技公司“造人”成趋势

在全球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情况下,人形机器人在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辅助等领域的需求将会日益凸显。与此同时,鉴于新生代人群更倾向于追求创作型与技能型工作,传统的体力劳动与机械性劳动逐渐失去吸引力,这为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中的应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人形机器人在展示投篮。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

据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成为继智能驾驶电动车后的又一AI落地场景。

2021年8月,马斯克在特斯拉的人工智能开放日上首次提及制造“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计划。

短短一年后,Optimus(擎天柱)的原型机已经在接下来的AI Day中亮相。特斯拉展示了它在汽车工厂进行搬运、浇水植物、移动金属棒的视频。

在特斯拉的股东大会上,马斯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一个自然人或许都需要拥有两个人形机器人。未来,全球的人形机器人数量有望达到100亿到200亿。”

小米公司的“铁大”人形机器人。

图源:小米官网

当前在国际科技产业市场上,除了特斯拉外,其它科技巨头也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

微软尝试将OpenAI研发的ChatGPT应用于机器人领域,让机器人更加拟人化;在今年年初,挪威人形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也宣布在OpenAI领投的A2轮融资中筹集了2350 万美元;中国小米早在2022年8月便亮相了“铁大”人形机器人,到2023年又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成立机器人公司……

特斯拉公司的人形机器人。

图源:特斯拉官网

价格方面,如特斯拉计划将人形机器人Optimus,量产后定价为2万美元左右,相当于当前人民币的14万左右,类似于经济型轿车价格。

未来,在同赛道产品上不同品牌的影响与消费者需求市场下,人形机器人将不在是科幻作品中的幻想产物,而将服务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生活紧密交织。

2022年11月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观众与四足机器人互动。

如果有机会,你愿意买一台机器人带回家吗?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撰文:曾震宇、李飞 编辑:李汶键、穆子叶 光明网出品

参考 | 中国经济时报、澎湃新闻、IT之家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光明网数字化频道

标签:

相关阅读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