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
地铁、文化、科技……这场艺术展让它们来了个“亲密接触” 全球微资讯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时间:2023-04-01 13:16:22

从今年的2月起,搭乘成都地铁2号线或8号线,到达东大路站,不少市民就能看到站内玻璃墙上、地上,都悄悄贴起了蓝绿色的艺术画,路人眼睛一瞥,就能给匆忙的通勤行程带来一丝舒缓的历史人文气息。

而在东大路站的C1或C2口脚步一转,眼前豁然开朗,幕墙上蓝、绿、黄交织形成的“山水画”带来些许科幻色彩,这就是由成都凤凰数字艺术中心东大路馆首展的《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


【资料图】

这些艺术展、主题列车在成都地铁先后亮相

3月31日下午,《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正式开幕。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艺术展落地全国首个地铁数字艺术空间——成都凤凰数字艺术中心东大路馆,展览主题与创作灵感源自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国宝级长卷《千里江山图》。

在数字科技赋能下,《千里江山图》走进大众文化艺术生活,迸发出新的价值。

据了解,《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包含序厅、江山入画、梦回千年、画境万千等十大板块,运用大量数字投影、实时交互等科技,将文化、艺术与科技相结合,以全新视角对《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数字化转译、视觉化传达与场景化呈现。其中“绘染千山”“心相山水”两大板块以交互体验为主,文化展区还展出了复刻版《千里江山图》长卷。

此外,成都轨道集团还联合凤凰数字科技,以山水画景打造东大路站“大成东风”时光会客厅与1号线“江山如画号”主题列车,提升了市民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文化体验,也让“文化+科技”的新文旅概念真正走进市民乘客的通勤生活。

“如何通过新的阐释手段和表达方式让更多观众去感知传统文化,让深藏于博物馆中的文物活起来,是故宫博物院一直以来不断思考与探索的课题,此次展览是利用数字艺术解读和演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尝试。”故宫博物院故宫出版社总编辑宋小军表示,《千里江山图》因现代科技手段的赋能而“走出”博物馆,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地铁、文化、科技的一次“亲密接触”

刚从地铁口扫码出站,市民陈小姐就被展览吸引住了目光。迈步走进成都凤凰数字艺术中心东大路馆展览空间,她端详着复刻的《千里江山图》长卷。

“以前经常看到地铁上张贴广告和艺术作品,没想到还‘藏’了个艺术展览馆。”她告诉记者,自己还体验到了1号线的主题列车,“地铁里有这么多文化场景,让人通勤时的心情都变好了。”

事实上,地铁与文化的结合模式由来已久。中国地铁经历了飞速的基建发展时期,逐渐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升级的重要文化空间载体。

聚焦到成都。“成都地铁一天的人流量巨大,将城市文化与轨道交通空间充分融合,从艺术、文化等方面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这也是助力打造市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手段之一。”北京凤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城市文化“活”起来了,它们以光影为形,以地铁空间为载体,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市民眼前。据了解,2022年,成都地铁5号线系列公共艺术作品还获得了环球人居设计大奖优秀奖。

“实际上,全国的轨道交通都存在空间利用的问题,而故宫博物院也希望利用这些空间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宋小军告诉记者,“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将地铁与文化相结合,同时运用数字化手段、文化艺术空间营造的方式,让文化真正走出去,唤醒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也通过这种艺术空间的打造让市民们静下心来,真正地聆听自己内心的需求。”

文化、科技、艺术和交通轨道空间,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生动融合,展现眼前。宋小军表示,“从金沙遗址、三星堆到宝墩文化,成都的文化底蕴令我印象深刻。推动成都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火’起来,不仅可以落地在地铁站,也可以拓展更多的文化空间,同时运用电视、书画包括沉浸式体验的科技手段进行推广,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文化传播的新方式和新方向。”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吕佳羽

编辑 陈怡西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